关于加快发展竹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县政协调研组
今日资源

▲县政协委员曾治云代表县政协经济科技农业农村和委员联络联谊委员会作《关于加快发展竹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发言

竹子作为绿色、低碳、速生、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用途广泛,再加上我国深厚的竹文化底蕴,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资源县拥有较丰富的竹林资源,是广西竹产业主产区之一。为摸清全县竹产业现状,因地制宜发展好我县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竹产区和竹经营(加工)企业就我县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县竹产业发展情况,在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资源县竹产业现状
(一)总体情况
资源县竹林分布广泛,以猫儿山周边、资江沿岸等地较为集中。竹子是资源县的主要林产品,是竹产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目前全县竹林面积41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40万亩,立竹量近6000万根,年产毛竹600-800万根左右;其它小杂竹林面积1万余亩(仅指连片杂竹纯林,不包含零散分布和林下散生的杂竹),年产量在800-1200吨左右,2022年全县竹材采运产值2.2亿元。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竹类经营(加工)企业40余家,竹炭加工企业10多家,但普遍规模较小,多为家庭式作坊,产品单一,以铁炮串、竹拉丝、竹针等为主,且为季节性生产。
(二)资源县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进入“十三五”后,竹产业市场逐步从前期的高峰回落调整,面对竹产业回落调整的大趋势,资源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竹产业阶段性低谷,助力竹产区群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1.致力增产量提品质,加强竹林培育管理。和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技术合作,在中峰镇建立实验基地,开展毛竹林高效培育、科学采伐实验,以及科普示范,引导全县毛竹林科学培育,提升单位面积毛竹产量和品质。同时,针对中峰镇、资源镇等竹产区毛竹竹广肩小蜂、黄脊竹蝗等病虫害多发的态势,及时组织人力,购置药剂和器械,开展全面防治,有效遏制了毛竹病虫害频发多发态势,维护了竹林资源安全,减轻了竹产区群众经济损失。近年来,全县共组织防治毛竹病虫害87985亩,其中防治黄脊竹蝗63055亩,防治竹广肩小蜂24930亩。
2.致力强基础优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增高,竹产区群众对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愈发强烈。为支持竹产区群众更好地发展竹产业,减轻竹产业市场回落调整对竹产区群众增收的影响,资源县结合国家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加大了对竹产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十三五”以来的持续扶持,资源县各竹产区的村集体经济、村屯道路、产业道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大幅改善,部分竹产区村集体办起了竹制品加工厂,多数村屯的主要产竹区域通了产业路,竹产区的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明显。
3.致力调结构促转型,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十三五”以来,资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竹产业发展,加大了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并引导竹产业企业进驻中峰工业园区发展。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组织关停取缔了全县境内的所有小型造纸厂。并针对小型造纸厂关停取缔后全县竹加工剩余物不能有效利用,影响了全县竹产业发展的问题,积极探寻竹加工剩余物利用新途径。近几年,结合竹炭市场需求,在全县发展竹炭加工业,目前竹炭加工业发展迅速,对竹加工剩余物的需求量大增,竹加工剩余物价格已达到400元/吨,且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竹加工剩余物利用已寻求到新的途径,竹产业发展链条不断优化。
4.致力新需求新业态,拓宽产业发展路径。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传统竹工艺品、竹文化创意产品、特色竹工艺品,以及竹林休闲旅游、竹林下产品等受到越来越多消费人群的关注和喜爱。资源县顺应新时代新需求,大力推动发展竹产业新业态,资源县奇竹工艺馆、广西鑫辉竹木有限责任公司等以传统竹工艺品收藏、制作、传承和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销售为主导的竹工艺品企业逐渐进入民众视野,直播带货、在线销售等新兴销售渠道正在兴起。同时,资源县还积极探索发展竹林休闲旅游、竹林下产品等综合利用,竹产业发展路径正在逐步拓宽,新的业态和新的增收点正在逐步形成。
二、我县当前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竹林培育弱,基础设施差。因近年来竹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以一尺毛竹价格为例,已从高峰期的每根19元左右降至目前的每根11元左右,降幅达40%以上,而人工价格却从竹价高峰期时的每天100元左右增至现在的每天200元以上,涨幅达100%以上,竹产区群众砍伐自家山林竹子,除去人工成本后所剩无几,逐渐丧失了对竹林培育的积极性。同时,因前些年竹林抚育砍伐了竹林中的其他树种,导致竹林纯林面积越来越大,受极端气候影响,再加上缺少竹林培育投入,竹蝗、竹小蜂、丛枝病等竹林病虫害危害日益严重。长期的粗放、放养式管理,导致部分竹林林分质量正在变差,单位面积产竹量低。特别是受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持续旱情影响,部分竹林成片干枯死亡,对竹林培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另外,因地理条件和扶持政策局限,目前仍有较多的竹产区未通产业道路,受限于竹山道路、采运机械等基础设施不足,部分竹林多年未进行培育和砍伐利用,竹林呈现老化退化趋势。
(二)竹产业缺乏龙头带动,产业化水平低。近年来,资源县虽然十分关注竹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竹产业招商引资,也引进培育了一些竹产业企业,但因各种因素影响,这些企业发展都不太理想,未能真正成长为本地的龙头企业。除此之外,资源县的竹类经营(加工)企业各竹产区虽然都有一些,但普遍规模小,以生产铁炮串、竹拉丝、竹针、竹炭等初加工产品为主。资源县虽然是广西主要竹产区县之一,但目前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竹产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引领发展,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整个竹产业发展比较散,各自为阵,缺乏抱团发展意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化水平低,与资源县丰富的竹资源不相匹配。
(三)竹林综合利用探索成效不明显,经营效率低下。资源县竹资源丰富,但除了砍伐原竹和采挖部分竹笋销售外,竹产区群众暂时还未能从竹林中获取更多的收益,竹林经营效益低下。近年来,少数企业和个人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以及竹生态旅游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成效不明显,尚未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竹笋产业方面除了毛竹冬笋每年还有一定的鲜货量外销,其余的毛竹春笋、苦竹笋和其他竹笋都只是地方自产自销,没有形成外销市场。作为广西竹资源主产区之一,同周边的兴安县相比,资源县还没有建有自己的竹产业示范区,竹产业的产业链条还未形成,竹产业一二三产发展都不太理想。同时,较高的物流成本也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加快推进全县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为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2021年,国家林草局等十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21〕104号),明确了新时期竹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当前,我县竹产业正处于阶段性低谷,如何借助国家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东风,突破瓶颈,实现转型升级,是我县新时期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我县竹产业现状,以及此次调研过程中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就加快推进我县竹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扶持引导,培育壮大产业。
1.强化政策支撑,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竹产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对现有竹类经营(加工)企业,切实落实好各项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转型升级和上规入统;积极帮助本地企业宣传推介竹产品,引导本地企业组织竹产品参加区内、区外的各类展览、展示和推介会,推动本地竹产品走出去,打响品牌。支持在主要竹产区创建一批自治区级以上的竹产业示范园(区),引领带动全县竹产业发展。
2.整合各方力量,抱团合力发展。加强县域内竹产业资源和信息整合,积极推进竹产业信息共享平台机制建设。建议可以通过引导竹产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依法建立竹产业协会或竹产业联盟等形式,整合县内参与竹产业培育、经营、加工、销售、康养服务等一二三产各个方面的资源力量,培育区域性竹产业联合体,实现县域内竹产业信息资源的对接交流、有偿互换、协商共享,以解决当前部分企业场地闲置,但部分企业又在寻求扩大厂房、产能;部分企业有订单但产能跟不上,而部分企业有产能却没有订单等方面的需求矛盾,让县内各方面的竹产业供需资源信息和生产加工能力有序集中起来,抱团合力发展。
(二)聚焦品质品牌,提升产业化水平。
1.抓好科学培育,提升产量质量。加强与林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建立竹林培育产学研基地,加大竹林科学培育实验和技术推广。加强对竹林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抓好毛竹竹广肩小蜂、黄脊竹蝗、丛枝病等病虫害防治。提倡竹阔混交,严格保护竹林中的散生天然阔叶树,逐步引导提高竹阔混交林比重。加快推进低产低效竹林复壮改造,争取将竹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纳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在全县抓1-2个毛竹低产低效林复壮改造或高产培育示范点,引导农村群众加大竹林培育,逐步恢复竹林生态,提升竹林产量质量。
2.突出特色优势,打造地域品牌。加强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引导各方面的力量投身竹产业,重点围绕竹笋、日用竹制品、竹工艺品、竹炭、竹质建材等主导产品,加强竹产业招商引资和本地企业培养,引进和培育一批规上竹产业企业。支持竹产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注册产品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开展森林生态产品认证,逐步培育本地产品品牌。立足我县竹笋味美、品质好的优势,引进和扶持企业开展竹笋加工和策划包装销售,开发冬春鲜笋、笋干、盐笋等竹笋产品,加大品牌创建;立足我县丰厚的竹工艺品原材料基础,加大传统竹工艺品传承开发和竹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培育本地竹工艺品品牌;立足日常竹制品、竹质建材和竹炭等竹产品加工,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培育一批规上竹制品加工企业,打造地域竹制品产品品牌。建议重点发挥广西鑫辉竹木有限责任公司、资源县奇竹工艺馆等我县现有竹工艺品生产销售团队的优势,打造我县竹工艺品品牌,通过竹工艺品品牌的引领,打响我县竹产业品牌,实现“弯道超车”。
(三)深挖空间潜能,有序综合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食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这为我们开展竹林综合利用探索指明了方向。
1.发展“竹下经济”,增加竹农收入。我们要充分利用竹林土地资源和生境优势,积极发展竹下生态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复合经营,对接全县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竹下中药材种植试验,力争打造一批竹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有序引导群众实施竹林分类经营,在加大科学培育技术推广,提高竹林原竹产量质量的基础上,对交通便利、集约化管理程度高的地域,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以及林下家禽养殖等,提高竹林地单位面积产出价值,有效增加种竹综合收益。
2.培植新兴业态,多元融合发展。加大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竹文化创意产品、竹工艺品等新业态的培育,对靠近旅游景区景点或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景色条件好的特定区域,可大力发展竹林休闲旅游和竹林康养产业。同时,还可结合竹工艺品等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在特定的区域建立异形竹、紫竹、斑竹等特色竹培育基地,定点为竹文化创意产品培育原材料林。通过推广竹林多元复合经营模式,让竹林发挥更大效益。
一片翠竹,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共同富裕,我们要把发展竹产业与美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做好做大“竹”文章,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