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同辉,男,汉族,1981年出生,2002年参加工作,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第一小学校长。他从教以来,一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工作,2019年12月取得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是广西100名基础教育乡村名师培养工程对象;先后获得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桂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县级语文学科质量评价奖励。在工作中,他热爱教育、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始终保持优良的师德师风,其先进事迹曾被桂林电视台、桂林日报及桂林晚报报道。
环境艰苦明初心
2002年2月,那是一个冰雪消融、春光绚丽的日子,刚参加工作的邹同辉带着美好的憧憬,怀揣着梦想踏上了车田苗族乡这片热土。那年,他中师毕业,工作的第一站被分配到了离乡镇近二十公里远的农村小学。这所学校不仅路途远,而且交通极为不便,没有直达学校的车辆,需要多次转乘,并且还需步行近十来里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学校。到学校报到那天的情景,他至今还历历在目。那天,他背着被褥,挑着生活用品来到学校。一进校门,他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了,薄薄的水泥地面东一块西一块地剥离着,校园的角落里堆满了杂物,两层陈旧的木房就是教学楼,4间坑坑洼洼的教室光线暗淡,每间教室里都是两块木头撑起、早已掉漆的黑板,纸糊的窗子在风中呼呼作响,狭小的教室里摆放着几张参差不齐的木桌椅,唯一的电器就是教室中间吊着的那一盏灯泡……看到这番场景的他不断反问自己,真的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吗?回到二楼房间,踩在咯吱作响的木地板上,他的心里空落落的,觉得非常委屈。但他转念一想,当初自己选择读中师,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当上老师教书育人吗?第二天,他从很远赶来学校注册的家长和学生身上看到农村人的热情与纯朴时,一瞬间他坚定了信念:他要在这里好好教书,育人为师。时至今日,他的同事们一批又一批都去了城里工作,但他还是一直坚守在苗乡寄宿制小学的教育岗位上,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
三尺讲台获幸福
他喜欢和孩子相处,特别是大山里的孩子,他能从孩子们的身上感受到天真与善良。一到周末,附近的孩子都喜欢来守着他,陪他过周末,陪他去田间地头玩。讲台上,他是严师;课堂外,他把学生当作朋友,他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
2021年4月的一天,邹同辉和他一个分别多年的学生联系上了。在后面的交谈中,他才得知,这个学生在心里牵挂了他近二十年。学生说,当时年纪小,家里穷,自己没有手机,不懂得怎么联系邹老师,但是他相信只要保存好邹老师的电话号码,总有一天能联系上自己的老师。初中毕业后,学生就一直在外地求学和工作,但他一直保存着邹老师的电话号码。他说,每次想邹老师的时候,总会去拨打那个自己记了20多年的号码,希望能听到邹老师的声音,却从没打通过。虽然他心里清楚,邹老师早已换了号码,但这个号码他没舍得删,一直保存在通讯录中。有一天,他从广东回来,特意拜访邹老师时说:“老师,你的电话号码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他一口气背出那串电话号码时,邹同辉很是惊讶,内心感到万分感动与幸福。
作为一名教育人,他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也一直被幸福包围着。这一路走来,邹同辉老师虽然只站在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但他依旧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一路教书,一路成长,一路收获,一路幸福。
粟维辉 李旭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