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马培清:甜蜜的小康生活成为家家户户的“标配”

今日资源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位于大山深处,曾是深度贫困村。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换乘三种交通工具来到华溪村,走进老党员马培清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还在她家开起了院坝会。
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贫困户和贫困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培清家早已摆脱了贫困,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奋力奔跑,华溪村也有了美丽乡村的雏形。
老年生活美
从G50沪渝高速沙子收费站下道,到马培清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一路上,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来车往,道路两旁姜黄色的民房上,一个个立体彩绘栩栩如生,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内外花草葱茏……贫困面貌早已远去,小康盛景跃然眼前。
“你好,请坐、请坐。”远远见到记者一行,马培清就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你们要是来早一点,还找不着我人呢。我今天赶了个早集,买了几根胡萝卜。家里米、面、菜、肉啥都有,赶集主要是锻炼一下身体。”马培清笑呵呵地说。
回想起2019年4月15日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马培清记忆犹新。“总书记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询问我们家吃穿如何,还叮嘱我要保重身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马培清眼里泛起了泪花,“我现在每天都坚持多走动多锻炼,饮食有规律,每天喝牛奶,只有保持好的身体,才不辜负总书记的关心!”
现年88岁的马培清精神矍铄,家里什么活儿她都帮着干。趁着当天是个艳阳天,小儿媳谭明兰拿出花生、辣椒、米豆等新采收的农货和自家制作的土豆淀粉在院坝里晾晒,马培清赶忙过去帮忙,婆媳俩一阵忙碌,院子里像开起了杂货铺。
“这都是在房前屋后的菜园地种的,其他土地都通过入股村集体,种上了中药材黄精和皱皮木瓜,我的小儿子陈朋还返包了六亩黄精。”顺着马培清指的方向望去,上百亩的黄精基地一片郁郁葱葱,套种的皱皮木瓜树上,拳头大的皱皮木瓜挂满了枝头,煞是惹人喜爱。院坝边最大的一棵皱皮木瓜树上,足足结了15个皱皮木瓜,马培清把它们像宝贝一样呵护着,没事就站在院坝边数一数。
“幸福米米茶”
忙完了手头的活儿,马培清带着记者一行在院子里转了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华溪村主题邮局,一个巨大的“贺晓康”的信封造型嵌在墙面上,格外引人注目。邮局里面售卖的都是石柱县的土特产,蜂蜜、黄连、莼菜、竹笋……马培清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儿媳谭明兰在主题邮局上班,马培清经常过去帮忙,见证了主题邮局的发展,“这些土特产都很受欢迎,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了。”
在主题邮局外面的一间独立的小橱窗,谭明兰还开了一家“幸福米米茶”店。产品很简单,就是石柱土家族特产“米米茶”,“米米”(爆糯米花)与蜂蜜、红糖、白糖一道放在土碗里用开水冲泡片刻,一碗“米米茶”就制作完成了。无论是本地乡亲还是外地客人,渴了、累了,喝一碗“米米茶”解渴又解困,暖到胃里,甜到心里。
小院一到节假日,游客特别多,很多外地游客对华溪村和中益乡不了解,对石柱的风土人情不了解,马培清都乐于解答,免费做起了义务讲解员,大家都对她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赞不绝口。
好事一件接一件
作为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马培清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何时都将锃亮的党员徽章佩戴在胸前。她年轻时曾任中华村(现华溪村)妇女主任,尽心竭力干好妇女工作,还用心培养儿女。让她自豪的是,在她的不懈教导下,小儿子陈朋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还在她的鼓励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她家三代都有党员。
今年以来,马培清家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大孙子考上了大学,小孙子考上了县城的初中,儿媳的“米米茶”生意越来越好,“宝贝”皱皮木瓜10月份就要收成了,地里的黄精来年也要采挖上市了……“吃穿不用愁,身体健康,子孙生活幸福,自己的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小康!”马培清说。
临近中午,前来游览的车辆排成了长龙,正源源不断向华溪村驶来。在村口,华溪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王祥生,正准备驾车前往偏岩坝(华溪村地名)。偏岩坝是重庆市妇联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上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游客也越来越多了。硬件水平提高了,安全、卫生、服务等各方面也要跟上。”王祥生说,现在华溪村正在朝着农旅融合的方向大力发展,已种植脆桃、脆李、莼菜、荷花等经济作物和黄精、皱皮木瓜、吴茱萸等药材合计1300余亩,养殖中华蜜蜂1500余群,兼具增收、观赏、蜜源功能,同时依托山水特色资源,融合土家族民俗文化,积极招引龙头企业,打造“中华蜜蜂谷”项目,对接“万企兴万村”行动,培育了特色农家乐12家,偏岩坝开街以来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收入60余万元。
今后,华溪村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注册“华溪村”等商标,加强打造村级电商平台,并引进多家企业,定向采购黄精、皱皮木瓜、吴茱萸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已建成2700平方米的扶贫加工车间,正谋划筹建黄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其实,马培清家的变化就是华溪村变化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家庭正以她家为榜样,不少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发展起中药材、经果林,养殖起中蜂,开办起农家乐,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王祥生补充道,在村“两委”的引领下,华溪村不少妇女还组建腰鼓队、唱起啰儿调、跳起摆手舞,满满的幸福感写在了村民们的脸上,“家家都过上了甜蜜的小康生活。”(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任然 通讯员谭华祥 谭艳波 龙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