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三)
今日资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找到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高校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职责,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响亮。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扎实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

◆要发挥高校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下大诀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 、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举措,切实防止出现一些人担心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各门具体科学,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辨明研究方向、掌握科学思维,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而不是照搬现成结论,更不是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

◆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高校要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当好生力军。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努力为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的贺信》(2017年5月17日) ,《人民日报》2017年5月18日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 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7年7月26日) ,《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