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三)
今日资源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9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9页

◆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9-10页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1-12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指导我们的工作。
——《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2016年9月2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8页

◆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2-13页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 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29日) ,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2-13页

◆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高校是孕育思想、传播理论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就是在高校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中进行的。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把高校作为阵地。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长期以来,高校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