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融媒体中心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河灯制作手艺人俸文顺——盏盏河灯祈祷岁岁平安

来源:资源县融媒体中心作者:莫京霖 舒文艺 林木立 唐玲玲 2319

“做河灯的第一步就是选竹子,竹子太老或者太嫩都不行,最好是3到4年的竹子,并且顶端要有两面开岔才行。”记者跟着石溪村的河灯制作手艺人俸文顺师傅来到竹林,俸师傅一边挑选着竹子一边向大家介绍河灯制作的工艺流程,村子里平日喜欢跟着他做河灯的小朋友也在一旁有样学样。

资源县是汉族、苗族、瑶族等多民族杂居地,各民族习俗相近又各具特色。源于湘楚文化的河灯节,与当地苗族七月半歌节相融合,形成了在县城举行的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的习俗。每逢七月十四日中元节前夕,浔江五排地区的苗族和瑶族人民从十二日起便开始对唱山歌,歌颂先祖的英雄故事,而资江沿岸居民聚集于资江河畔燃放河灯,一来为祭奠祖先,传达思念;二来为祈祷年年如意,岁岁平安。2014年,资源河灯节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俸文顺,是资源镇石溪村人,能砍能削,会编会画,年近古稀的他制作河灯已有二十多年,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灯节代表性传承人,他用自己的热情与执着,将这门手艺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起初,资源河灯只有“敬神灯”“莲花灯”“粽子灯”三种,随着河灯的制作工艺及内容得以日益完善和丰富,河灯的种类也变得丰富多样,俸师傅的河灯制作手艺精巧且灵活。记者在俸文顺的屋里看到,无论是小型的莲花灯、宝塔灯、鲤鱼灯、船花灯,或是栩栩如生的“飞龙”“老虎”等大型宫灯,甚至各路神话人物他都能做出百般花样,令人赞叹。一盏河灯从选竹子到成品需要经过一道道繁琐的工序,“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是比较耗时间的,稍微大点的河灯都要做上一两天。”俸文顺说。

在每一盏河灯的制作中,俸文顺都融入了自己的智慧与心血,砍料、破篾、下料、定型、整形、糊纸、上色、成品8个环节,传承着河灯匠人千百年来的技艺。俸文顺的手上有许多小小的疤痕,当记者问起会不会感到枯燥时,他只说“我们家做河灯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河灯手艺人,除了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还要敢于创新。”俸文顺深有感触,如今,河灯的制作艺术早已超越了过去祭祀的意义,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细数着制作河灯的岁月,俸文顺眼中浮现出一抹坚定。

正值下午放学时间,俸文顺的小孙女瑶瑶放学回家,看见爷爷正在制作河灯,撂下书包就来帮忙,小小的手捏着竹篾和铁丝却格外有力,定起型来也惟妙惟肖。俸文顺说:“现在瑶瑶和她哥哥都会跟着学习制作河灯,瑶瑶还小,能做一点基本的,哥哥已经能做很多,尤其上色上得特别好,我决心不能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代人身上丢失,必须一直传承下去。”

如今的俸文顺不但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学习河灯的制作手艺,让更多人了解河灯、了解家乡的河灯歌节是他现在追求的目标。

桂林市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