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融媒体中心

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第一书记”王知星:为了乡亲的脱贫留下来

作者:廖斌 555


▲李敦喜家养殖的土鸡突发疾病,王知星来到农户家,手把手告知农户如何给鸡做好免疫注射和做好预防措施。

2015年10月,王知星来到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立才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些年,为了乡亲们的脱贫,王知星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全面了解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组织建设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集体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去年年初,王知星第一书记届满,他选择留下来继续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记者了解到,三年半的时间里,在他的带领下立才坪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立才坪村于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降到2.58%,达到“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工作。

立才坪村位于资源县河口瑶族乡北部,东连两水苗族乡白石村,南与本乡大湾村相邻,西与湖南省城步县汀坪乡为界,北连高山村,距河口乡政府所在地11.3公里,距县城70余公里。

▲走访立才坪村游克红户,其妻子患有癫痫,经常需要购买药物 ,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王知星经常去看望两口子,并送去平时所需的生活用品。

从学校毕业后来到资源县河口瑶族乡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的王知星在2015年10月受组织的选派,来到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立才坪村,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

“刚来到村子,我花了一段时间了解村子里的情况,并和同事们完成了村里贫困户的建档。当时,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非常重。”王知星告诉记者,那时村里只有少量的硬化路,交通非常不方便,即使村民有好的农副产品,往外运输也是村里的大难题。“就是因为看到村里的各种不便,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不愿留在山里发展产业。”

▲一场暴雨过后,通往乡镇唯一的公路被树枝和泥土掩埋,王知星带领村干一起清理塌方,抢通公路,确保村民安全通行,农产品及时运出村里。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王知星任第一书记后的第一个想法。

这几年下来,王知星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多方资金为立才坪村硬化屯级公路16.1公里,村屯道路硬化率由2015年的30%上升到了2018年的98%,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王知星争取70万元资金,修建腊岩屯、毛包组、立才坪院子人畜饮水项目以及农田灌溉项目,顺利解决了大部分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的问题;争取资金80万元重新修建了村级活动中心,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办公条件,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

“现在村里屯屯都通了硬化路,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也大大地方便了产品的运输,缩短了运输时间,减少了运输成本。”王知星说,村容村貌的变化也让不少年轻人留在村子里,开展回乡创业。

▲王知星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探讨交流产业发展之路,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出谋献策,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这几年,王知星天天与村民打交道。

因为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在日常走村串户时,王知星会背上自己的工具包,为村民饲养的土猪、家禽提供技术指导和看病。

上个月底,王知星来到贫困户李泽益家,向李泽益了解他家养的土猪的生长情况,并为接下来的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随后,王知星来到李敦喜家。“听说你家的土鸡生病了,我来看看。”王知星仔细地对土鸡进行检查,并手把手告知农户如何给鸡做好免疫注射和做好预防措施。

在贫困户游克福家的百合地里,王知星给农户示范喷洒药水,指导贫困户如何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抗病力。

在为村民、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王知星想,村里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这样才能让村民有新的增收路子。

▲王知星走访贫困户李泽益家,实地察看贫困户养殖土猪情况,为贫困户养殖土猪提供技术指导。这已经是立才坪村连续三年争取扶贫资金带领贫困户饲养土猪,贫困户看到健康的猪仔喜笑颜。

“在瑶乡有养土猪的传统,我和村‘两委’班子通过走村串户的深入调研,确定要在村里发展土猪养殖作为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王知星说,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初,立才坪村有了第一家合作社——— 资源县立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向县扶贫办申请资金35万元用于带动40户贫困户发展生态养猪。

立才坪村之前没有集体经济,王知星与村“两委”利用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分别将30万元入股资源县丹霞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又将20万元与进驻村企业桂林市义波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建立了立才坪村手工红薯粉加工厂,带动72户农户种植红薯100余亩。

立才坪村手工红薯粉加工厂在去年5月就开工投产了,去年年底收到了1.6万元的分红。

从零到有,如今,立才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账户余额超3.1万元。“虽然现在村集体经济账户里的余额并不多,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给村民带来更好的收入。”王知星说,现在村里通过发展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户户有收入,2018年底年人均纯收入均突破4000余元,实现了39户贫困户137人脱贫摘帽。

▲王知星走访贫困户曾满连,填写扶贫手册,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并与贫困户一边喝油茶一边交流产业发展计划。

从2015年10月到现在,王知星任第一书记已经三年多了。在去年年初,王知星第一书记的任期届满,王知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跟组织申请,继续留下来,与村民一同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老人的身体不太好,需要照顾,小孩还小,家里面的实际情况蛮需要我照顾的。”王知星说,他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想继续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我要和大家一起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绝不半途而废。”

王知星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建促扶贫”发展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十三五”全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从根本上激发了全村产业发展活力。

村民曾维太两岁的孙子患有先天性疾病,为了给他治病,曾维太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王知星知道后,通过倡议募捐等各种形式共为其家庭筹款20余万元,并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期间,按照规定将其纳为贫困户,极大地解决了其家庭困难。

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扶贫工作,王知星走村串户,算起来共走了十万余公里。

王知星告诉记者,在刚刚来到立才坪村时,经过识别,贫困户有40户,贫困发生率为30.1%。经过这三年来的工作,立才坪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显著,社会经济建设成效明显提升,贫困人口也由原来的40户下降到现在的2户,2018年底,立才坪村贫困发生率降到2.58%,达到“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工作。



▲在贫困户游克福家百合地里,王知星亲自给农户示范喷洒药水,指导贫困户如何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抗病力。

今年,王知星的任务也不轻松,要防止贫困户脱贫之后因灾或因病重新返贫,要更好稳定几年来脱贫的贫困家庭的收入。

“这就要求我们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王知星说,他们将继续发展生态养猪、手工红薯粉加工这两大主导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他们还想引入更多优秀的外来企业到村里发展产业,带动本地辣椒、西红柿等优势农副产品的发展,通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式来扩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我有信心,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大家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王知星说。

桂林市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