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男,汉族,201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连续两届在驻村期满后,因百姓不舍而联名被挽留,从2018年至今一直在车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黄勇担当作为、敢闯敢干,带领全体村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车田村从一个以单一传统种植业为产业主体的脱贫村打造成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广西乡村振兴重点村、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其工作事迹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当代广西、桂林日报、桂林生活网等多家市级以上媒体报道30余次,其本人也先后荣获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桂林市优秀工作队员、资源县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称号。
用脚步丈量土地,调研民意察民情
车田村地处越城岭腹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中苗族人口占比87.6%。“十三五”期间,该村共有贫困人口272户996人,脱贫任务繁重。黄勇刚赴任时,听不懂苗话,为加强与村民沟通,快速掌握村情,他避开白天农忙时间,利用晚上自己休息时间入户走访,边让村干部翻译边做笔记,不到两个月时间,他便走完272户贫困户,每一户的情况他都做了详实的记录,不仅把群众诉求记在笔记本上,更是记在了心底。
用制度建强组织,抓实党建重引领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为抓好党建强化引领,黄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严肃执行“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以“车田村党总支—屯级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为主干的党组织体系,实行“1+6”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为群众排忧解难。五年来,黄勇先后入户为群众办理解决饮水困难、医保报销、养老保险代办等实事300余件。村党总支部于2021年6月获得资源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用忠诚履行使命,发展产业促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黄勇做好驻村工作的第一使命。驻村以来,他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每年都鼓励当地老百姓规模化发展并提质增效种植车田西红柿和车田辣椒1400亩以上,助推脱贫户2022年人均收入近1.2万元,真正实现“两高于”目标。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黄勇带领村“两委”干部做通25户群众思想工作,整合出30多亩标准化规模化辣椒种植试验基地,争取资金30多万元,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厂,保底回收农产品,每年为村级集体带来4.5万元的收益,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00余户脱贫户增收致富。
用实干推进项目,乡村振兴开新局
▲龙洞峡景区
紧紧围绕资源县“十四五”期间“一核三轴”的发展定位和打造世界级旅游小镇的目标,依托车田村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国际漂流赛举办地——五排河漂流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洞峡景区的优势,黄勇与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大力挖掘石山底屯的苗、瑶等民俗文化,整合农文旅资源,争取到资金4670万元在车田村打造车田苗族乡石山底粤桂协作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蔡家水“云里茶乡”田园综合体两个项目群,带动5个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带动周边132户460人脱贫人口在示范区内实现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真正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蔡家水“云里茶乡”田园综合体
用担当诠释初心,传承文化促团结
车田村是地道的苗族村落,民俗文化保存完好。黄勇积极牵头举办车田村“六月六”民族大团结、“民族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大力挖掘保护打油茶、唱山歌、磨豆腐、打糍粑等民俗文化,并牵线搭桥,通过开展车田村党总支部和车田民族初中党支部联建活动,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推动全村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2021年,车田村石山底屯被评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车田村荣获“第二批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