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融媒体中心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丹霞先锋】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健康守护者——资源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凌云

来源:资源县融媒体中心 1815

急诊科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急促的电话铃声一旦响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必须24小时随时待命……医护人员不但要面对各种生死场面,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却十年如一日地在这个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带领急诊科一路向前……


他就是资源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凌云,自2015年担任急诊科主任以来,勇挑重担的他更是成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在他的带领下,急诊科自2019起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科室,其本人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

勇于担当,做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道防线。山高路远的出诊、随时随地的抢救、通宵达旦的夜班是家常便饭,当知道自己要担任急诊科主任一职后,他深知自己不仅要面对诸多困难,还要带领科室全力以赴做好“二甲复审”工作。他没有退缩,而是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激发科室人员的干事热情,一边加强理论培训,一边开展专科技能操作,不断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夯实基本功,在突如其来的抢救面前,才会不负生命的重托”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清晰地记得担任科主任不久的一个夜班,正在急诊输液的一名患者突然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家属大喊:“医师快来救命啊!”听到呼救声,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患者床边,触摸患者颈动脉,颈动脉搏动已经消失。“室颤!”“快拿除颤仪来!”“立即心脏按压”,接下来就是争分夺秒地除颤、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经过两个小时紧密的医护配合,终于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患者家属感激涕零。经过这件事以后,他更加坚定了在急诊科工作的信念,下定决心一定要优化各种疾病的抢救流程,在科内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了急诊抢救成功率,做好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甘于奉献,做人民群众的“护心人”


2020年4月,资源县人民医院启动了胸痛中心的创建工作。急诊科是核心科室,作为联络员的他,利用休息时间,结合实际工作完善并优化了胸痛救治流程。三年来,共筛查胸痛患者3000余人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余人,开展静脉溶栓80人,溶栓再通率85%以上。“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急救,极大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考虑到救治费用的昂贵后,他建议将溶栓患者的急诊住院费用纳入医保报账范围,减少了患者的后顾之忧,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赞誉。2021年,资源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在国家胸痛中心专家组的预审、暗访和现场核查中,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成为桂林市目前唯一一家一次性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县级医院。


全力以赴,做疫情防控的“急先锋”


新冠疫情暴发后,作为资源县人民医院新冠疫情防治的专家组成员,他在承担急诊科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参与新冠疑似病例的会诊及救治,他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2020年的除夕夜,准备吃年夜饭的他接到“120”电话,梅溪镇有一位武汉返乡的人发热了,资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尽快将这名老乡接到医院。来不及跟家人解释,他立即组织医师、护士和救护车司机,穿戴好防护服便火速出发……将患者接到医院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请教上级医院专家会诊、隔离观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处理好这一切后,已是深夜十二点,他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后,阳性患者骤增,为保障急诊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急诊诊室从二间增至三间,科室最先“羊”的他没有给自己休假,拖着病体连续半个月坚持上班,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调配床位、参与会诊、组织抢救,穿梭在急诊科和病房之间。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他始终坚守岗位,关键时刻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县打赢疫情防控战奉献力量,践行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忠诚和担当。


生命重于泰山。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不负生命之重托,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全县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桂林市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