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镇戈洞坪村位于资源县北面,距离资源县城约40公里,与湖南省新宁县毗邻,是一个典型的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的偏远山村。全村有619户,共23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90人,贫困发生率20.78%,是“十三五”的贫困村。
戈洞坪村内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1779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0℃,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当地村民也有散种本地茶叶的传统。为了更好的推进村里产业发展,戈洞坪村党支部根据村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农民有种植茶叶的经验等,有效地整合资源,在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村高山云雾茶的生产发展。戈洞坪村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附近的贫困户和村民提供就业的机会。戈洞坪村发展高山有机云雾茶叶种植及精加工的发展思路,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以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为推进戈洞坪村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开展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即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村党支部在2016年获得自治区“五星级”党总支部,村两委干部工作搭配好,团结协作,具备较高的素质,在2019年获得了桂林市基层党建高标准示范点的模范村。
二是把党支部建立在发展高山云雾茶叶种植的资源恒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链上,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在积极吸收合作社负责人加入党组织。同时还在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利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优质白茶种植。
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落后是制约戈洞坪村高山云雾茶叶种植项目产业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经过近年来村两委、合作社负责人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方努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各项扶贫政策,如今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茶叶生产项目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380V输电线路延伸到茶叶种植基地,基地道路1.8公里已经硬化,车辆可直达种植区域,220V输电线路进入家家户户,通过全面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2019年,高山云雾茶叶种植基地也通过了资源县“扶贫车间”认定,戈洞坪村民合作社在茶叶种植基地利用自治区农机中心支持的茶叶加工设备补贴建设了茶叶加工厂房并成实现封顶800平方米,茶叶加工机械设备也已经安装完毕,现具有了较强的承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村党支部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村民入股、村集体经济投资、吸纳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资入股、发放树苗回收鲜叶等方式支持村民就近种植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并与茶叶销售公司签订茶叶销售合同,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在村里炉顶凹片刘家湾组万年冲建设优质茶园300余亩种植高山云雾茶。今年起茶叶进入丰产期,预计亩产鲜叶110斤,全年合作社可采收新鲜茶叶13.75吨,茶园鲜叶产值可达140万余元。每年茶叶采摘期需要聘用大量采摘人员,贫困户通过劳动采摘茶叶,每人每天可获得200元左右收入,每年可为当地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其他劳动力通过采摘茶叶获得近55万元收入。
通过对茶叶鲜叶进行机械化加工,可大幅提高茶叶经济价值,降低鲜叶收购价格市场变动影响,解决销售模式单一瓶颈;鲜叶对外销售价约40-50元/斤,按照5斤鲜叶加工成1斤成品安吉白茶,按市场较低价500元/斤计算,每斤鲜茶叶可增收50元,每年丰产期茶场通过茶叶机械化加工使戈洞坪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50万元。
戈洞坪村通过党建领航,支部建在合作社的产业链上的方式,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及加工,有效带动茶农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与贫困户增加收入,又可以帮助村里贫困户增加就业机会,对促进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